沈阳市
登录/注册
教师 学生 课件 资讯
热线:400-608-0573
长按上图二维码添加本地客服微信

 文章内容
孩子的独立自信如何养成?


孩子的成功不可或缺独立性的培养。要想拥有独立性,除了具备独立生活的技能外,还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对孩子来说,这体现为主动思考、积极解决实际生活问题。
 
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孩子的独立性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突然提高,这需要父母的逐步引导。本文将从生活、心理、学习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。
 
要培养生活上的独立性,常常对孩子说:“你来试试看”。曾经有一位80后的朋友说:“我们小时候不能安心看着父母忙里忙外,自己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。”
 
然而,现在我们身边的许多孩子看着父母忙前忙后,自己却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即使大人在打扫地面时,他们也不肯抬起脚来。像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。
 
不久前,有位家长聊起儿子的寄宿问题,孩子从高一开始就在县城的学校里寄宿。
 
他们那是个很小的县城,孩子们的生活能力比大城市的孩子要强很多。
 
唯有自家儿子在这方面表现平平,六个人的宿舍,只有他不会洗衣服、不会铺床褥、塞被套。
 
妈妈每个周去趟学校,把他积累了一周的脏衣服带回家,再给他的床铺收拾干净。
 
聊起这件事时,妈妈不曾对孩子生活能力表示担忧,只是简单一句“他不会”将一切合理化。
 
作为大人,我们太容易“小看”孩子了,在我们眼里,孩子总是脆弱的、需要帮助的,即使有的孩子到了十八岁,我们依然把他当成小孩。
 
我们鲜少给孩子过多的机会去学习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。
 
是孩子不会做吗?而是大人不放心让孩子做。
 
大人的不放心,带动了孩子的不敢尝试,时间久了,他也给自己贴上了“我不会”的标签。
 
所以,想让孩子生活独立,我们父母需要经常跟孩子说:“你来试试看!”
 
地扫不干净,多扫几次就熟练了;
 
洗碗慢,多试几次效率就高了;
 
一开始,孩子总是做不好的,但成长就是不断试错,他们就是从做不好的后果中吸取教训。
 
大人先教会孩子怎么做,慢慢地减少帮助,让孩子学会在没有父母的提醒及帮助下独立完成一些事情。
 
孩子生活的能力,完全靠父母在早期有远见的放手。
 
很多家长常问:“什么时候培养孩子生活上独立性最好?”
 
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:只要孩子愿意去尝试,我们就要去支持。
 
培养心理上的独立性,请常说:“这件事,你可自己决定/选择”
 
不独立的孩子,特征之一是没有主见。
 
台湾教育学者李崇建曾在TED演讲上提到,作为老师,当孩子需要“抉择”时,他们最常说这样的两句话:
 
“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?”或是:“我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?”
 
他提起这样一个故事:
 
一位妈妈问女儿中午想要吃什么,女儿下意识回答说:“不知道,随便。”
 
妈妈说:“不要不知道,你说了我就带你去吃,什么都可以。”
 
女儿一听,来了精神:“真的什么都可以吗?”
 
妈妈说:“都可以。”
 
女儿说:“我想吃盐酥鸡”。
 
妈妈摇了摇头:“妈妈跟你说很多次了,盐酥鸡很油,不健康,换一个。”
 
女儿又想了一会说:“那我想吃布丁。”
 
妈妈火了:“中午吃布丁?没告诉你中午要吃正餐吗!”
 
从这个小故事里,我们就能发现: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做出选择,又下意识地否定他的决定。
 
许多孩子缺乏主见的原因,是因为大人不断否定他们。
 
当我们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,批评他们的思考和选择时,渐渐地孩子就会失去自己的选择和决定的信心,许多事情都无法自主决策。
 
周国平曾说:“要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,必须现在就鼓励她不要盲从父母。”
 
培养孩子心理上的独立性,应该从小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自己选择和决策的感觉,让他们自己做决定。
 
当孩子提出想法时,我们在反馈时不要总是带着否定和打击,而应该多给予积极的回应。如果孩子太小,我们可以给他们有限的选择,例如二选一或多选一,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掌控感。
 
不要担心孩子的选择是错误的或不完美的,因为生活中的弯路在童年时期走走是代价最小的。
 
即使孩子的观点与你不同,也应该让他们知道,他们可以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。
 
经常告诉孩子:“这件事你可以自己决定/选择”是一种信任。在父母信任的基础上,孩子也会相信自己的感觉,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理解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也会具备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自信。
 
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的独立性,请经常说:“我看到你很努力/有进步。”
 
孩子在学习中拖拉和磨蹭,过于依赖父母的督促,这是现在许多父母面临的普遍问题。
 
其实,孩子不愿意主动学习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爱拖延,而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信心受到了打击。
 
曾经见过一些父母,当他们辅导孩子作业时,会频繁使用各种批评、指责、不耐烦的语言,比如:“你这个字怎么写的啊?”、“我已经说了好几百遍了,你怎么还做错呢?”、“你的答案都写到横线外面去了。”
 
孩子在学习时,面临的指导和负能量太多了,这会让他们很难积极看待学习这件事。
 
最终,孩子不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,还会丧失责任感,对于学习依赖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催促。
 
当孩子在学习中需要成人的提醒时,最重要的是使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。
 
美国国家儿童发展科学委员会将压力归为以下三类:正向压力、可承受压力以及毒性压力。然而,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上施加了太多的毒性压力,导致孩子长期处于一种缺乏支持的情境之中。
 
督促孩子学习时,我们应更多地运用正向压力和可承受压力。《自驱型成长》一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答案:
 
首先,孩子需要身边有一个能够提供支持的成年人;
 
其次,孩子需要时间从压力中恢复过来;
 
最后,孩子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掌控感。
 
换句话说,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前提是我们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并支持他。
 
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,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作业本上的困难,提供具体的帮助,而且要注意到孩子每一步的进步,给予鼓励,让孩子重拾学习信心。作为父母,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“忍”,不要责怪孩子,不要立即告诉他答案,不要揽过大部分事情。
 
家长的平静心态会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,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,也能够越来越好地管理自己。
 
信心是孩子独立和主动的开始,当他对一件事有了胜任感,他就不会总想着逃避。俄罗斯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:“心平气和、认真、实事求是的指导,才是家庭教育应有的表现,而不应该是专横、愤怒、叫喊、央告或恳求”。
 
及时鼓励孩子小小的进步可以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,让他理解努力对学习的真正意义。
 
相信父母若拥有平和的心态和对孩子的信心,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独立面对学习中的各种问题。

©2024| 关于我们| 课件下载| 联系方式
赣ICP备1701045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