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阳市
登录/注册
教师 学生 课件 资讯
热线:400-608-0573
长按上图二维码添加本地客服微信

 文章内容
这组30年前的新年偷拍照火了,那时候,没有学区房,也不为补习忙……


前几天,和女儿聊起过年的安排,女儿却撇撇嘴:“妈妈,啥时候能过完年?好无聊啊。” 
 
我刚想反驳,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因为我也觉得,现在的过年,好像真的是件很“无聊”的事。 
可是,在我们小的时候,过年明明就是最有趣的事啊! 
 
那时候的过年,爸妈早早就带着我们上街备年货。
虽然觉得大人买东西好慢好烦,但还是会争着抢着跟他们去凑热闹。  
 
那时候总在想,吹糖人的老板,怎么就那么厉害,什么都能吹出来。
明明自己瞪大眼睛看了那么久,还是没看明白那个“魔术”是怎么变出来的。  
 
大人们还会买一些鞭炮,他们说噼里啪啦的爆竹声,最能辞旧迎新。 
那时候的装修,不讲究什么风格。
每家一到过年,就都抱回一个“胖娃娃”贴在墙上。
越胖越可爱,怀里还得抱着条大金鱼,预示“年年有余”。 
 
老人们,也是一个赛一个的心灵手巧。
一张张红纸,在她们手里会跳舞,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窗花。
孩子们透过窗户望出去,整个世界都被染红了。  
 
一到过年,家家户户都会杀一头大肥猪。  
 
大人们总能想出各种方法:
炒的,煮的,腌的……
不但能过一个好年,还能吃一整年。
馋嘴的孩子们,等在灶头旁。
一条猪尾巴,就能嗦一个春节。  
 
每一家的屋檐下、窗户前,
都挂满了腊肉、辣椒、柿饼……
不管平时过得咋样,一到年底,家家都是大户。  
 
那时候的馒头,没有那么白,却吃着最香。
有些地方会在馒头中间点一点红。
有些地方讲究“开口笑”,馒头“花”开得越大,来年运势就越好。  
 
那时候的理发铺,一到过年就格外地忙。
又忙又累的妈妈们,
也会忙里偷个闲,去烫个头发赶个时髦。 
 
小孩子最喜欢贴春联了。
大人要是忘了哪边是上联, 哪边是下联,
别着急,小学童们一个个摇头晃脑,
你一句、我一句。
不一会儿,春联也就贴好了。  
 
等再把灯笼一挂。
哪怕再老的房子,看起来也喜洋洋的。
像极了孩子们脸上的两团红嘟嘟。  
 
贴完春联,再贴一张福字。
孩子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。
开开心心跑去玩,只等着吃饺子、领压岁钱、穿新衣了。  
 
 
一到傍晚,家家户户的烟囱里,都唱起了炊烟袅袅。
炸丸子、炸带鱼、炸豆腐……
热腾腾的年,在阵阵香味中开始了。  
 
一说包饺子,小孩就想跑。
因为小孩的任务就是擀皮。
大人们包得快,孩子们就得擀得快。
才慢了一拍,大人们桌上的面皮又没了……  
 
那时候过年,没有人去下馆子。
家家户户的年夜饭,都是一家人围在一起。
一盘盘饺子刚端上来,耐不住馋的孩子们几筷子就给夹光了。  
 
孩子们平时喝不到的饮料,这会儿也终于可以开怀畅饮了。
甜滋滋的味道流进肚里,整个人都是幸福的感觉。  
 
那时候的电视,没有那么多的频道。
往往一个遥控器,只能摁出几个台。
但电视里的节目,一个赛一个地吸引人。 
 
老人们眼睛有些花了,看不清电视,不管演啥都半眯个眼睛。
可只要赵本山一出来,眼睛立马就能瞪溜圆。
小孩子们,虽然看不太懂小品的深意,但也学着大人们哈哈大笑。 
 
那时候的女孩子,
新年第一天,眼睛一睁,
就要把“觊觎”了好多天,被妈妈压在箱子里的新衣服换上。
出门和小伙伴们比比谁最美。
那一刻他们脸上的笑啊,比春天里的花都美 。 
 
小男孩就不一样了,不爱红装爱武装。
一个个拿起了机关枪,个个都是保家卫国的大英雄。  
 
别看这小小一盒,可是孩子们“称霸武林”的宝贝。
蹲在墙角,等大人经过的时候,偷偷丢一个,
看他们被吓得大叫,早已跑得没影的孩子们,
只留下恶作剧后的哈哈大笑声。  
 
院子里的路,看起来好长好长啊。
栅栏的门一定不能关,因为肯定有亲戚来拜年。
不像现在,一个个大门都闭得紧紧的,
你偶尔站在门口想敲一下,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吧。  
 
大门“吱呀”一声,那就是有人来了,
探出门的脸上,没有戒备,只有掩不住的笑。  
 
那时候很奇怪,交通不便,却觉得去亲戚家的路一点都不远。
领着孩子,提点自己家的年货,走着就出发了。 
 
那时候,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档礼品,也不流行抢红包。
一个罐头,一包点心,一箱牛奶,随便什么,都是最重的情意。  
 
孩子们的伙伴真多啊。
表的堂的、隔壁的、邻村的,
一帮孩子追赶着就去雪地里撒欢了。
等到天黑各回各家,从来不用担心哪个孩子会走丢。  
 
大人们忙了一年,终于可以闲下来了。
男人们聚在一起打打牌、喝喝酒,
女人们坐在一起聊聊天,没有手机,却很快乐。  
 
街道上,
除了偶尔响起的鞭炮声,
大人们走街串巷的寒暄声,
孩子们追逐打闹的玩笑声外,
很安静……  
 
那时候的年,娱乐方式很少,可孩子们却很快乐。 
那时候的日子真长啊,盼啊盼啊的,一天天就过去了…… 
一转眼,我们长大了,成了有孩子的大人,我们的孩子,又是怎样过年的呢? 
 
如今的过年,柜台上琳琅满目的商品,手机里轻轻一点就可到达的美食、新衣,让我们对过年少了很多期待。 
如今的过年,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少了邻里亲戚间热络地走动,少了家家户户烟囱里缓缓飘出的香气……
如今,商业的便捷,早已冲淡了人们对过年的各种准备和仪式。“年”的意义也在“倍速”的生活里,被渐渐遗忘…… 
大人如此,更何况孩子。 
对孩子们而言,本来充斥着传统习俗、各种有趣仪式、新奇体验的春节,现在却是一再被压缩,给“学习”腾出时间——是的,很多父母和老师,把过年当成了让孩子弯道超车的好机会。 
孩子们哪有时间去感受过年呢?或者说,如今的过年,哪还有什么有趣的地方,供孩子们体验呢?他们只能把头一直埋在作业里。  
 
网传,更有甚者,为了“充实”孩子的假期,专门订购了印着古诗的卷纸。果然是不浪费每一秒能学习的时间。 
 
孩子们的放松方式,就是抱着手机平板,或坐或躺,王者吃鸡,乐在其中。别说体验各种年趣了,能下楼都不错了。 
 
他们各个戴着厚厚的眼镜,眼神里全是疲惫。 
 
写到这里,我不禁哑然: 
短短几十年,究竟是什么让过年变了味? 
又是什么让这些父母,连过年都要让孩子陷入教育的“军备竞赛”? 
或许,用前中国人民大学储殷教授曾说过的这句话可以解释: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分层。” 
虽然我并不太赞同这句话,但又不得不承认:在社会形态发展成熟的过程中,当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,阶层越来越固化时,教育,确实是打破这道壁垒的最佳方式。 
也正是因为深谙这句话意味着什么,这些父母中的有些人,才把逆袭的希望、改变阶层的希望,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。也有一些人,并不求孩子多“飞黄腾达”,只希望孩子将来不要从父母的阶层掉落。 
对于父母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,北大教授王蓉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:“人们对教育如此焦虑,是因为活在‘高度筛选型’的社会里。” 
我们的基础教育,谈均衡、谈减负。可孩子们经历的却是高度筛选型教育方式,不管在哪个阶段被筛下来,就意味着孩子们很难再靠近上一层的优质教育了。 
我们不是焦虑焦虑本身,而是焦虑教育带给我们的焦虑。我们怀念小时候过的年,其实怀念的是小时候没有那么内卷的教育环境。 
那样的环境里,少了焦虑,却多了很多体验生活和成长的机会。 
与其说现在的过年没年味了,不如说是我们把孩子的年味弄丢了。 
教育学家杜威说过:“教育,即生活。” 
只有把学校教育和生活相契合,让孩子们走到生活中去,多发现、多观察、多了解,才更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。 
今年的年比较有意义,正好是疫情开放后的第一个春节。或许我们应该放下一些焦虑,在生活的体验中,陪孩子一起重拾成长的快乐和幸福……
 
1、 年味,是家的仪式感 
这几年,在传统文化越来越繁荣的氛围里,了解传统文化,成为了增强孩子文化自信的最直接方式。 
而要想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,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归到传统年俗里。 
比如,趁着过年,和孩子一起大扫除、包饺子、做年菜…… 
当他们看到经过自己的手焕然一新的家,会更有责任感,吃着自己亲手制作出的美食,也会更懂得珍惜。 
一家人放下手机,在欢声笑语中看一些春节纪录片,家的归属感也会更强。 
相对于做什么事而言,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参与感。那就带孩子一起,参与其中,感受过年的仪式感。 
2、 让“玩”这件事更尽兴 
教育学和心理学经过多番论证:“童年可以尽情玩的孩子,身心发展会更健康。”
玩得尽兴,不仅能刺激孩子大脑发育,还可以成为孩子发泄压力的方式。
快乐,可以是件很纯粹的事。 
与其每天让孩子闷在高楼里,接不了一点儿“地气”。 
不如在春节这样传统气息特别浓厚的节日里,带孩子走出门去,逛逛庙会、看看灯展…… 
去乡间小路上尽情疯跑,一起放烟花,和孩子一起感受新春气息。 
3、 把自主权还给孩子 
我们的孩子,真的太累了。为了父母的期待、自己的梦想,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敢停歇。 
趁着过年,还给孩子一些“小时光”,让他们在这个不被大人不被作业支配的时间里,有点自己的小确幸。 
不止是这些,我们还可以给他们一些可自由支配的压岁钱,让他们给自己买一些小惊喜。 
孩子们在乎的不是压岁钱有多少,而是喜欢这种能自己做主的自由感。 
而这样做的意义,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、被信任,也更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。 
 
寒假前的一节课,我曾问过学生们一个问题: 
“去年过年,最让你开心的事是什么?” 
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,却又看起来差不多: 
“爸爸把春联贴反了,快笑死我和妈妈了。”
“我妈饺子里包的硬币,被我吃到了。”
“我爸带我溜到没人的地方放鞭炮。”
“我们家人一起玩成语接龙,我爷赢了,不过他把奖品给我了。” 
我们总在想,是不是这些年年味淡了,所以孩子们不喜欢过年了。其实不是的,那些能留在孩子记忆中的年味,恰恰是我们和他们一起经历过的最平凡、最普通的每一个时刻。 
孩子们眼中的年味,是什么?其实是家和爱的味道。 
孩子们想要的年味,又是什么?是爸爸妈妈用心,为他们创造和维护的美好时光。
那么,就让我们一起,用心、用爱,为孩子的童年,留下一段值得怀念的记忆吧。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,能多看看沿途的风景和盛开的阳光。
点个“在看”,让这些温暖,成为照亮他们未来的光。

©2024| 关于我们| 课件下载| 联系方式
赣ICP备17010457号